欢迎光临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! 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 | 昆工校历 | 联系我们
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> 学生工作 >> 学子风采 >> 正文

2017届省级优秀毕业生-杨玉凤

文章来源:学生工作办公室袁敬     发布时间:2017年07月07日     点击数:

毕业去向:天津捷通达汽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

曾获奖项:

2016学年,荣获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;

2015-2016学年第二学期“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”;

2015-2016学年第一学期“优秀学生乙等奖学金”;

2015-2016学年社会工作奖;

2015-2016学年获得化雨工作奖、化雨基层就业先进个人;

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(NECCS)C类校级一等奖;

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省级二等奖;

2015年第一季“印象昆工”校园系列主题照片征集活动“优秀奖”;

2015年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第六届读书系列活动“超级演说家”演讲比赛三等奖;

2015年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的“译·艺”第三届英语配音大赛“优秀奖”

2014“外研社杯”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初赛二等奖;

2014-2015学年社会工作奖;

2014-2015学年于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校团委组宣部,被评为“优秀副主任”;

2014-2015学年,获得“优秀学生干部”荣誉称号;

2014年度,荣获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荣誉称号;

2014-2015学年获得化雨工作奖、化雨科技奖、化雨文艺奖;

2013-2014学年社会工作奖;

2013-2014学年于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校团委组宣部,被评为“优秀部委”;

2013年9月被评为“军训优秀学员”。

社会工作:

2013-2014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校团委组宣部新闻中心部委;

2013-2014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团委学生会科技实践部部委;

2014-2015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校团委组宣部新闻中心副主任;

2014-2015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装控131班副班长;

2015-2016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装控151班班级助理;

2015-2016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装控131班副班长;

2016-2017学年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校学生处思政中心宣传部部长。

事迹材料

杨玉凤,女,汉族,1995年6月生,中共党员,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装控131班学生。曾担任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校团委组宣部新闻中心副主任,BETVLCTOR伟德官网下载学生处思政中心宣传部部长,荣获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、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、“优秀副主任”等荣誉称号;曾组队参加两届“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”,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获得省级二等奖;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(NECCS)C类校级一等奖;2015-2016学年第二学期“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”;2015-2016学年第一学期“优秀学生乙等奖学金”;三次获得社会工作奖,并多次获得校级、院级各类文化活动的奖励。

Learn to learn

还记得王国维先生曾崇尚的大学精神是这样的——“独立之精神,自由之思想”。杨玉凤的大学学习生活似乎也受到这句话的影响,除了每天课堂集中精力学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,她对于非专业的那些更加广阔的知识似乎更加着迷。

数学是许多科学的基础,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,数学的发展也始终和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着。可以说,数学是美妙的,也是带我们靠近真理的一门学科。当她初次听到学长解释“数学建模”这四个字的时候,便两眼放光,仿佛看到了一件她期待了许久的非做不可的事情一样。所以,大一结束后,她便和同学组队,开始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和常见的模型。大二开学的前两天便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数学建模比赛,查论文、下文献、编程序、画模型、写论文,大家各司其职、热火朝天地开始各自的工作,慌张地熬了一个通宵,次日7点交了论文。经过了这次的失败,大家对数学建模也算是试了水,知其深浅,知其不易了。

但也因为第一次的尝试,让她对数学建模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。第二次,他们依旧怀着对比赛的郑重态度,严格按照时间进度表修炼各自的技能。最后,一起拖着黑眼圈,攻克最后的难点,在提交论文的那一瞬间,大家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。

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,最后,他们的论文被评上了省级二等奖。但,让她更难忘的是,每学年开学的第一天那个不知疲倦的昼夜,那个争分夺秒去解决问题的团队。

如果说数学是一门帮助我们了解世界的工具,那么英语可以说是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工具。她从大一时候就养成了每天晨读的习惯,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相互督促学习。遇到有和外国人交流的机会,他们也相互通信,及时聚在一起和外国伙伴交流学习。遇到有关英语的各项比赛、活动也从不放过,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、英文电影的配音比赛、英语写作比赛中陆陆续续获得一些奖励。但英语带给她的却远远不止这些,每次通过TED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各界理念;每次观看BBC纪录片,也在一次又一次更新了自己旧有的认知地图。总而言之,英语就像是一扇窗,让她看到了自己屋子之外的广阔风景。

当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穷的好奇与兴趣的时候,似乎不会对很多事物都嗤之以鼻。所以,借着这份对世界、对知识的好奇,在专业课的学习上,她也丝毫没有失去兴趣,最后,竟在很多人都松懈的大学三年级拿到了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。而这个奖学金也算是顺便得来的,因为学习的过程中,她本就没有那么多前思后想,只是抱着一种对最后一年课堂学习的郑重感,想要认真完成它而已。

Learn to do

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。

在校园里,各类学生组织便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台,在这里,大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干,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价值,在工作中学会团结合作,历练一身好本领。

大一时候的她,因为深爱着摄影,想借用一双更敏锐的“眼睛”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美。所以,她便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组宣部新闻中心,学习摄影,学习剪辑,学习写新闻稿。却意想不到,可以在这里结识到一群温暖的人。并且,在后面一年的工作里,带领一群可爱的人,逐渐体会到了组宣的“家”文化。组宣的工作,常常是突发的,所以,那些零散的课余时间里,她常常泡在图书馆和红土会堂,看书、接采访、拍照片、写稿子等等。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,她也没丢弃学院团委科技实践部的部委身份,写策划、办活动、开讲座......硬是把自己的课余时间塞得满满当当。有人问她:“这么满的时间安排,你难道不觉得累吗?”她倒是笑盈盈地说道:“在这仅此一次的青春里,我用这么充实方式来度过这段岁月,与其他同学相比,我应该是赚了吧?”

每一个选择都应该为之承担起相应的责任,而通过这些时而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责任,也逐渐成就了另一个更好的自己,不是吗?这也是“生命不可承受之轻”的一层意义吧。

Learn to together

人是一种具有集体属性的物种。

所以,人自然应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。而与人相处的过程,除了初期的印象,和中期的相处,最后还是会和个人的性格与思维模式直接相关。而她的蜕变,还得从喜欢倒腾的个性说起,总结下来,她通过三种方式提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。

第一,志愿服务。大一时候的金川杯第七届节能减排科技比赛,大二时候的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跑步,大三时候的万达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跑步,大四的义工旅行。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,除了让她深刻体会到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,在和陌生人交流的过程中,也逐渐学会了微笑,学会了移情,竭尽全力去理解和帮助他人。不知不觉,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包容力也都有所提高了。

第二,演讲比赛。与人相处的过程中,个人的表达力也及其重要。而想要突破这一屏障,演讲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。所以,大二开始,她便参加了一系列演讲比赛,从一开始的不知所措,到后面的游刃有余,流畅的自我表达和大众的认可,以及一系列的奖状等,这些认可让她开始一点一点对自己的表达变得自信起来。

第三,阅读与分享。如果说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,那么分享便是一个输出的过程。通过这样的输入与输出,个人的思维也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。并且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,个体之间的交流也会促进思想的碰撞,彼此修正已有的认知地图。这样一来,又一次进化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表达能力。

尽管,人与人的性格不一样,但是如果我们都持有同样的原则,通过非暴力沟通在相处过程中达成一种有效的共赢局面,那么,我们距离那个自由、平等、公正、法治的社会也会更近一步。

Learn to be

美国作家M.斯科特.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里曾这样谈到:“我们学习某种新的东西,实际上只是发现了一直存在于脑海中的某种事物。”英文里的教育一词——“education”,在拉丁语中为“educare”,意思是“带出来,带领到”。也曾有教育家指出,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可以引导出一个人的内心的教育,让她(他)能够成为自己的样子。而想要达成这样的教育,除了学校给予的平台和资源,还需要个体进行不断探索,积极主动地思考,正如我国古代诗人屈原所述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

这个女孩的探索之路是从告别父母,迈进大学校门口的那一刻正式开始的。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一步步去靠近、去体会、去理解她所崇尚的大学精神。而在这有限的时间里,不论是懵懂的大一,还是热情的大二,亦或是沉心学习的大三,还是忙碌的大四。除了她自己切身的感受和回忆外,各层图书馆的书会记得她;凌晨一点的星星会记得她;每年四月的晚樱和柳树会记得她;夜晚伴着暖光的操场会记得她;这个她深爱着的校园会记得她......此刻,除了回味着转瞬即逝的大学时光,她也正在镇定自若地朝未来走去。

梁漱溟先生曾说过三种人生态度——逐求、离厌、郑重。希望我们不管是身处人生的哪个阶段,都心怀一份郑重的态度,自觉地尽力量去过好当下的生活。

少年强则国强,愿我们朝着自己的理想不断迈进,相信每一个动态的现在都是通向未来最好的方式。